【補鈣大全】懷孕如何補鈣?補多少? 天然高鈣食物推薦

 

鈣質對於懷孕和哺乳期的媽媽來說相當重要,在懷孕和哺乳期間,孕媽咪體內的鈣質不但要供應本身所需,還需要供給寶寶骨骼和牙齒的發育,因此攝取足量的鈣質是每個孕媽咪必修的課題之一。

 

孕婦什麼時候要開始補鈣? 要攝取多少量?

多數孕婦在懷孕初期常常會忽略鈣質補充的重要性,大家普遍認為懷孕20週後才需要開始補鈣,因為那時候寶寶的骨骼才開始要發育。但事實上,根據衛生福利部營養現況調查,台灣孕婦每日鈣質平均攝取量為522毫克,僅達每日建議攝取量(1,000毫克)的一半,遠低於每日身體所需。

在台灣,多數孕婦在懷孕前就已經處於缺鈣的狀態,懷孕後更因為鈣質流失嚴重,導致大小毛病陸續出現。因此,建議女性最好從備孕期就開始補充鈣質,最晚不要超過懷孕20週,並建議每天要攝取鈣1000毫克,如果平時就有攝取足量的鈣質,打好骨鈣的基礎,日後也較不會因為鈣缺乏,而出現抽筋、失眠、高血壓或骨質疏鬆等現象。

 

一旦懷孕,鈣質就開始流失

在懷孕初期(0~12週),每天從孕媽咪流向胎兒的鈣質從0毫克慢慢增加至50毫克,到最後懷孕晚期,是寶寶蓄積骨量最多的時期,每天可從孕媽咪身上獲得約350毫克的鈣。另外,產後如果有餵哺母乳的媽咪也需留意鈣質的攝取,因為每天從體內流失至母乳中的鈣質約有200~250毫克,哺乳6個月大約會消耗媽咪骨骼中4-6%的鈣,因此,一旦鈣攝取不足,就會影響孕媽咪自身的骨骼健康。

 

如何從一日飲食中攝取 1000 毫克鈣?

每日攝取 1 ~ 2 杯乳品是最容易滿足鈣質需求的方法,如是素食或無法食用乳製品者建議可補充其他來源的高鈣食物,如高鈣豆製品、深色葉菜類、芝麻或鈣強化食品等,確保獲得充足的鈣質。

國民健康署孕產期營養手冊建議這樣吃:

1.5杯全脂鮮奶(350ml含鈣350mg)+ 一份芥藍菜(鈣181mg)+1碗海鮮粥(加入蝦米、小魚乾、吻仔魚等)+2片五香豆干(鈣191mg)

 

日常飲食高鈣食物這樣吃

  • 乳製品:牛、羊奶及其奶粉、起司、無糖優格優酪乳
  • 魚貝類: 吻仔魚、櫻花蝦、小魚乾、蝦米、牡蠣、蟹 、干貝等
  • 豆製品豆漿、豆腐、黃豆、豆乾、豆皮、豆包等
  • 堅果類:黑芝麻、杏仁、花生、核桃、腰果、松子、瓜子等。
  • 海藻類: 紫菜、海帶、海帶芽等
  • 蔬菜類: 芥藍菜、紅莧菜、莧菜、紅鳳菜、九層塔、金針及高麗菜。

*蔬菜雖然含有較高的鈣質,但因含有植酸和纖維,人體對蔬菜所含的鈣質吸收率較差。

 

孕婦讓骨鈣流失的4種地雷食物

飲酒、咖啡、碳酸飲料及重口味飲食,都是加速鈣質流失的幫兇。

  1. 飲酒:酒精某些成分會抑制造骨細胞,使骨密下降、且會妨礙鈣、鎂的吸收。
  2. 咖啡:降低鈣質的吸收能力,並會增加尿中鈣的排出。(一般建議孕婦1天最多不能攝取超過200毫克的咖啡因,大約為1~2杯咖啡。)
  3. 碳酸飲料:含磷量高,易使體內骨鈣流失。
  4. 重鹹、重口味:高鈉飲食會增加鈣質流失於尿中。

 

重點整理:孕婦補充鈣的4大重點

  1. 何時開始補鈣? 建議攝取量?
    建議孕前就可以開始補充鈣質,早晨或是睡前補充鈣質吸收效率較佳,初期每天補充1000mg鈣質,懷孕後期可提高鈣質補充量至1500mg,若擔心無法從日常飲食中攝取足量的鈣質,也可以額外補充鈣錠。
     
  2. 高鈣食物有哪些? 
    多攝取高鈣食物如乳製品(牛奶、起司、優格)、豆製品(豆漿、豆腐)、小魚乾、黑芝麻、杏仁、花生、紫菜、芥藍菜等。
     
  3. 促鈣吸收的輔助營養素
    建議多攝取維生素D3、K2、鎂等可以幫助鈣質吸收的營養素。
     
  4. 需避免的地雷飲食
    避免"過量"攝取會導致鈣流失的飲食,如:酒精、咖啡、碳酸飲料、重口味飲食。

【延伸閱讀 】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